【湖南日报】拾级登高揽胜景——奏响湖南国资国企“产业转型升级奋进年”最强音

时间:2024-01-24 13:43:20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
分享到

田运宏 何雪义 孟姣燕

刚刚过去的2023年,面对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湖南“国资国企号”航船劈波斩浪,交出“殊为不易,值得肯定”的成绩单——

2023年前11个月,省属监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4%,远高于全国省级监管企业4.9%的增长率,18户直接监管企业全面实现全年盈利。

过去一年,我们一睹湖南国企的气质和风采,感受国有经济的韧性与底气,也洞察经济大省湖南扛实国企“顶梁柱”的脉动。

击鼓催征,时不我待。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一年。

“2024年,全省国资国企着重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奋进年’这个重大主题。”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肖文伟在1月18日召开的2024年度全省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上表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重点实施好“61235”计划,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作出更大贡献。

一江两岸,在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资料图片)

有底气——

从韧性与活力指数,看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成色

60063亿元,这是我省地方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近42%。

16.4%,这是2023年前11个月省属监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远高于全国省级监管企业4.9%的增长率。

2.81%,这是省属监管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位列全国第2。

……

2023年,全省国资国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进高新”工作方针,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持续创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国企高质量发展,经营质效持续提升,为全省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作出积极贡献。

这份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答卷,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成果,是全省国资国企系统上下精诚协作、踔厉奋发的成果。

向前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

“个头”越来越大。截至2023年底,全省地方监管企业资产总额60063亿元。18户直接监管企业全面实现全年盈利。

“筋骨”越来越强。2023年,国资委监管企业利润总额322.1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主营业务利润占比91.8%。

观察国有经济表现,不能只看总量、增速,更要看结构和效率。

主营业务利润占比91.8%,深刻反映了我省国资国企在“聚焦主责、深耕主业”上下了更大功夫。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位列全国第二,湖南国资国企真正走上创新引领提高质量效益之路。

质效之变,本质之变。

湖南国资国企韧性更强——

这背后,省委、省政府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资特色的“3974”标志性工程为国资国企注入澎湃动力。

富有湖南国资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先进材料、绿色矿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食品加工、数字产业、新能源、大健康等9个产业,打造7户以上现代产业链“链主”企业,推动形成钢铁集团、建设集团、中联重科、有色集团4个千亿级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未来产业等“六大产业”,推进企业主体培优增效等“五大行动”。

国资系统创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强化策源地建设。明确示范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录,13户示范企业先行先试,6个重点产业领域的34个重大项目全面启动,突破85项关键技术。

强化技术攻关。按节点完成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在大型工程机械、钛材料精深加工等多个领域取得一批“最”字号、“首”字号成果。中联重科研发出全球最大的塔式起重机,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成功开试,钢铁集团技术研究院落地湘江科学城。

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对企业38个高层次科研平台(团队)、96名高层次人才、309项发明专利经费支持和奖励力度。

强化平台支撑。成功重组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省级创新平台52个、高新技术企业4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新增发明专利500多项。

国资监管效能实现新提升。

科学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依规监管、智慧监管、综合监管、公正监管、优服监管,出台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新增带息债务“四有”管理、国有资产专项监督检查等20余项政策文件,建成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大数据系统,全面建设省国资委机关内控标准化管理系统,持续规范、优化事前事中事后“553”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十严禁”监管要求和“3520”考核办法,强化防范系统性风险双监管体系。严格落实省委“走找想促”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开展“三强三促”活动,对监管企业做到服务赋能、政策赋能、平台赋能,实施企业重大项目委领导联点服务,全面梳理87项惠企政策,搭建省属企业协同发展合作平台,解决企业所盼、发展所需实际难题150个。

1月18日,2024年度全省国资国企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郑寓亮 摄

湖南国资国企活力更足——

深化改革开放踏上新征程。

高站位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推动企业建立分级分类、结构合理、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制定或修订制度2923项。监管企业存量法人户数减至1041户,压减率31.6%。全省国有企业“三资”清查处置收益367亿元。

高标准推进一流企业建设。钢铁集团再度入围世界500强,建设集团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中联重科、雪天盐业入选中国品牌500强。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评选中,华菱线缆、海利常德公司入选“国有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湘投金天科技、中南智能分别被评为“科改示范企业”标杆、优秀等级,湘电动力、新天地保安被评为“双百企业”优秀。

高水平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开展央企对接合作,落地项目8个,包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长沙新设分院、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湖南研究所揭牌等。

项目建设持续发力。省属监管企业全年投资项目1008个,完成投资1135亿元。44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中联先进智造基地、涟钢冷轧硅钢等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推进,机场改扩建工程、湘江航道虞公港项目、洞庭湖重点垸堤防加固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

市场拓展持续深化。钢铁集团重点品种钢销量占比突破62%,新增30个钢种替代进口;湘电集团抢抓市场项目,签订滇中引水工程机电项目合同金额逾2亿元;轻盐集团雪天品牌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小包盐全国市场份额占比达10%;建设集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发展,17个项目获年度29项国家优质工程奖。

向上生长,向好突破。

湖南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力量不断积蓄,发挥战略支撑作用更有底气。

彰显功能作用。机场集团保障航班起降23.1万架次,同比增长72.3%,吞吐量保持中部第一;高速集团经营管理高速公路6286公里,占全省已通车高速公路的83.5%;轨道集团有力保障我省铁路项目顺利推进;港航水利累计过闸船舶12907艘次,核载吨位4478万吨、同比增长11.2%,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践行绿色“双碳”。持续推进重点生态环保问题整改,钢铁集团再投入100亿元,实施300多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湘煤集团8个煤矿44个项目全部整改到位。

助力乡村振兴。省国资委机关和监管企业共派出20支驻村帮扶工作队,投入后盾单位自有资金4837万元,统筹各级乡村振兴资金6425万元,建设176个项目,发展58个村级产业。

服务保障民生。监管企业全年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5116人,在2022年增长50%的基础上,再增长7.8%。农业集团完成48.2万吨储备粮油轮出、55.1万吨早晚稻收购,实现生猪产能1000万头,把保障粮食安全重任扛得稳稳的。

锚坐标——

做到“六个当好”,锚定“双十”目标,看“61235”计划如何实施

省国资委确定“双10”年度任务:省属监管企业力争实现营业收入70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60亿元,同比增长双双达到10%以上。

2024年,全省GDP预期增长6%左右。国资国企系统何以一马当先而动、立下军令状式的目标?

2023年11月,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省属国有企业专题调研座谈会,对国资国企提出“六个当好”的奋斗目标,即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力军、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服务国计民生的引领者、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者、加强自身建设的示范者。

“‘六个当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系列重要论述在湖南国资国企的具体体现,是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相统一在湖南国资国企的具体表现,既充分肯定了国资国企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充分体现了省委对改革发展壮大国资国企的殷切期盼。”肖文伟表示,“六个当好”既是信任、也是鞭策,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全省国资国企更要加压奋进,把“六个当好”作为衡量各方面工作的标尺,以国有企业之“进”,保障全省发展之“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重托。

2024年,推动国资国企各项工作落实落地,重点是在“六个当好”奋斗目标下,实施好“61235”计划。

“1”,即坚持以“一个行动”为主线,激发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澎湃动能。

大力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实施好“八个子行动”,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行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行动、重点领域支撑行动、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提升行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完善行动、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行动、国资监管提效行动、国有企业党建引领保障行动。

大力推动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分门别类明确功能性、公益性、竞争性企业的改革方向和细化举措。2024年力争完成70%以上的主体任务,为明年圆满收官打下坚实基础。

省国资委将适时开展督查督办、检查抽查、第三方评估,加强对改革实施情况的评估及结果运用。

“2”,即坚持以“两个更好”为导向,协同推进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

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一方面,着力提升“五个价值”:提升增加值,提高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升功能价值,更好体现国有企业在服务全省战略目标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提升经济增加值,形成更多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提高国企经营效率和质量;提升战新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品牌价值,创建国家及省长质量奖,加快建设一流企业。另一方面,更加重视风险防范,不断巩固防范系统性风险双监管体系,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

更好融合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关键是推动党建与业务目标、党建与业务载体、党建与业务能力相融合。具体实施好“百千万”工程迭代升级,创新开展“百户党委当示范”“千名书记攻难关”“万名党员创佳绩”活动,形成党员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3”,即坚持以“三个赋能”为抓手,营造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良好氛围。

优化资源配置赋能。开展优化资源配置专项行动,提升国有企业保障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公共服务的能力。重点推进能源集团、矿产资源集团以及数据、医药、旅游等领域整合。加快推进重点企业上市,力争实现金天钛业、建筑设计院首发上市。

信息赋能。推动“智赋万企”,不断壮大数据产业化的新兴经营主体,建设智慧冶炼、智慧矿山、智慧交通等典型生产场景。建设“国资云”专属云服务平台,打造基础软硬件平台和业务应用解决方案,推进各级国有企业信息化系统向云服务平台迁移。

服务赋能。在国有企业开展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落实已有政策等专项行动,继续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在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推动、国企改革深化等方面,深入实施委领导联点服务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5”,即坚持以“五大体系”为支撑,以国资国企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和战新产业发展激励力度,综合运用业绩考核加分、晋级,工资总额机制调节、单列和奖励等予以支持。推动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提质升级,研发投入保持10%以上增长。

强化产业发展体系。紧紧围绕9个重点发展产业及6个战新产业,加快建设湖南国资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实施好“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产业项目”、107个重点建设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035亿元。

强化安全支撑体系。严防项目投资风险,严防资金债务风险,严防企业“两金”风险,严防企业法律风险,严防安全生产风险。

强化人才支撑体系。继续用好1000万元人才发展资金,争取在引进、培养全国大师、国贴专家、省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上取得突破。充分发挥人才集团在双创孵化、人才产业园等功能上的作用。

强化资金支撑体系。从内部挖潜,强化资金集中管理,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从外部拓源,构建国资系统“5+N”现代化产业发展基金体系,打造1200亿规模产业基金集群。

肖文伟表示,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增强核心功能,国有企业“顶梁柱”一定能立得住、走得稳、行得远。

看脉动——

在新的挑战与机遇中,看国资国企“形”与“势”

新一轮国企改革不断涉“深水区”、啃“硬骨头”。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深化国企改革面临新挑战,也蕴藏新机遇。

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国务院国资委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都对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国企要更好地明确新定位、担负新使命。

从方法论上讲,做活今年“61235”这篇“大文章”,全省国资国企负责人会议深刻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中心大局这个定位,突出“六个当好”目标,进一步激发国资国企系统整体活力。牢牢把握加强双核建设这个重点,切实推动国有企业内涵型增长。牢牢把握深化国企改革这个抓手,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活力效率、集聚发展优势深化改革。牢牢把握提升监管效能这个保障,不断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为确保在重点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开年伊始,省国资委即印发国资国企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并配套发布省国资委年度“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省属监管企业“十大产业项目”和“十大基础设施项目”3张清单。

可以说,国资国企“形”“势”明晰,“施工图”明确。

当前,全省国资国企“看准了就抓紧干”的氛围浓厚,不少新作为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抖擞。

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形成——

绿色矿业、食品加工、工程机械、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数字产业、新能源、大健康、先进材料9个产业进中提质;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营收3000 亿元加速布局。

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

湖南有色集团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围绕21个领域开展“揭榜挂帅”;兴湘集团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在碳纤维材料技术攻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

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力——

推动涟钢冷轧硅钢、中联智慧产业城、轻盐盐氟化工新材料基地(衡东、湘乡)建设、湘钢精品钢材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海利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平江县黄金资源整合及一体化开发利用、高端装备用先进钛合金产业化、卓创精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精材料制造产业化、天创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超精密光学制造产业化、湖南兵器火工园区统筹规划建设等十个重大产业项目。此外,衡钢新建大口径无缝钢管机组连轧生产线等项目将前期论证,尽快组织实施。

企业聚焦使命笃行不怠——

钢铁集团、建设集团、中联重科、农业集团、湘电集团、有色集团、轻盐集团等7户企业奋力跃上现代产业链“链主”;钢铁集团、建设集团、中联重科、有色集团四大企业发力迈上千亿级台阶。

基金体系持续壮大——

以兴湘集团并购重组基金等为重点,打造1200亿规模产业基金集群,有力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医药集团发起设立总规模20亿元健康产业投资母基金,加快布局大健康产业。

千帆竞渡,奋楫者先。

长沙市国资委出资16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逾500亿元,投向制造业、信息技术等产业;衡阳市国资委重点做好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后半篇文章,补短板、强弱项;株洲市国资委坚持“清查系统化、运作规范化、处置多元化、管理效益化”思路,持续加大“三资”盘活力度……新年伊始,全省各地密集谋划国企改革“新动作”,为做好全年经济工作积蓄发展动能。

拾级登高揽胜景。聚创新之能、乘改革之势、扬开放之帆,湖南“国资国企号”航船正面向未来破浪前行。

责编:陈南松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